济源文明办组织师生谈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
来源:本站  时间:2015-03-06 10:00:26  

济源文明办组织师生谈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

 

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城市——部分师生谈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

    近来,河南省济源市文明办组织开展“部分师生谈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”,通过你谈、我谈、大家谈,大家深刻认识到了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,并对整治不文明行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,对全市深入开展文明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    李红卫(高级中学教师)“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,执法部门要从严执法,市民更要自觉遵守行为准则,只有三方共同努力,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。”当问到究竟该如何杜绝“十大不文明行为”时,高级中学教师李红卫提出了这样的建议。李红卫说,走在大街上,经常会看到机动车辆违章行驶、乱停乱放,行人闯红灯、随地抛洒垃圾杂物,公共场所衣冠不整等不文明行为。类似于青年志愿者上街打扫卫生、劝阻不文明行为者等措施,只是治标不治本,解决不了什么问题。对于这种现状,政府可以印发一些宣传册,告诉市民应该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;执法部门也应提高自身素质,以理服人,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力度。

    李卫平(克井二中教师)“文明,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,是一种习惯。不文明行为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,不仅关乎个人品质,而且关乎济源的形象。”对于文明的见解,李卫平如是说。在大家的日常出行中,诸如闯红灯、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很令李老师担忧。他觉得,这是对自己,也是对他人生命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。这些不文明行为,虽然暂时方便了自己,但如果不慎,就会酿成无可挽回的后果。作为教育工作者,李卫平注重对学生文明行为渐进性的培养。他认为,文明行为的养成很简单,关键在于坚持,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一种进步。

    张前(孟国平双语学校教师)作为一名教师,看到学生打架骂人、上课睡觉、乱砸桌椅等行为,张前就很头疼。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给别人带来麻烦,而且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。张前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,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相互的,你尊重别人,别人才会尊重你。

    张前认为,每一件小事都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,所以每个人都有义务提升自身素质,做文明市民,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城市。要减少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,就应该从小教育,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对于成年人,则应提高他们的素质,犯了错误应虚心改正,必要的话,可以制定一些惩罚措施,帮助他们改掉不文明的行为习惯。

    李欢欢(承留镇北石小学教师)在学校,李欢欢经常教导学生不要随地扔垃圾,要爱护花草树木,不要践踏草坪;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,为其他年级的同学当好榜样,为身边的同学做表率,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。在李欢欢所教班级同学的带领下,全校学生人人争当文明小卫士,不文明行为已经大大减少。放假之前她还告诉学生,在假期要监督身边的人,也要为身边的人做好榜样,要爱护身边的环境。相信有了同学们这样积极踊跃的行动,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一定会越来越高。

    张田田(幼儿园代课教师)“妈妈再见……”那一声声甜美的声音令家长在送别孩子的时候感到温馨。大学生张田田在暑假期间选择了幼师这一职业:“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,明白了什么事该做,什么事不该做,心里暖暖的,很欣慰。”张田田说,小孩子哪有不淘气的,但要是哪位小朋友不小心推倒了另一位小朋友,他们都会进行说服教育。“从小就教育他们养成讲文明的习惯,在群体环境下,小朋友互相学习监督,也比较容易培养好的习惯。”张田田认为,文明教育要从基础抓起,从小树立文明意识,老师和家长从方方面面进行教导,把不文明行为扼杀在摇篮里。

    张建(洛阳理工大学学生)家住西关居委会的大学生张建感慨 道:“济源人民是淳朴善良的,但说话习惯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,虽然不是在骂人,但‘带把儿’总是让人难以忍受,听起来不舒服。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。”张健说,文明习惯的养成忌讳“破窗理论”。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。“政府要多做些宣传工作,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。机关干部领导注意言行,用实际行动做好表率,这样文明之风就会在愚公故里刮起。”

    翟雨薇(济水一中学生)在文昌路与宣化街交叉路口附近的一家蛋糕店前,济水一中09级学生翟雨薇将自己的车子很整齐地摆放在路边的停车道上。翟雨薇说,其实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,老师在开班会的时候强调过。在市中心,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把车子乱停乱放,这样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形象,也影响了他人。还有一些像说脏话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、随地吐痰等不文 明行为, 给城市形象抹了黑,应该杜绝。作为中学生,她希望大家都可以真正遵守文明行为规范,为美丽的城市增光添彩。

    周亚杰(辽宁大学学生)周亚杰是辽宁大学的一名学生,对于不文明行为整治,有一番独到的看法。“讲粗话骂人,有些家户乱丢生活垃圾,男同志着装随意……这些不文明行为都是大家经常看到的,而这种习以为常的大众心理,反而助长了不文明行为的日渐蔓延。”周亚杰对于近年家乡市容市貌的变化很是欣慰。他说,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气派的建筑,一个和谐社会的塑造不在于刷亮几面墙,建几个休闲中心,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。周亚杰建议,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开展新生活运动,倡导市民文明生活;开展文化下乡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;加强舆论监督,以社区村镇为单位,建立评比奖惩制度,有效调动全民讲文明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郭瑞(河南大学学生)“现在是夏天,天气很热,但有些男士太不注意形象了,光着膀子上街,还有的人说话带脏字,虽然他们可能是无心的,但这些都是很不文明的行为。”她觉得这些虽然只是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,但是充分体现了个人的素质,同时也代表着城市的形象。郭瑞认为,讲文明,促和谐,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。只有从自己做起,严于律己,做一个文明的人,才能带动、感化身边的人讲文明。她觉得,文明教育应从小朋友抓起,父母老师以身作则,教他们如何讲文明,杜绝坏习惯,这同时也是对父母老师的一种监督。

    白杨(济水街道北街小学学生)白杨即将升读五年级,讲文明懂礼貌已经在她心里根深蒂固了,从不乱扔垃圾,从不随地吐痰,从小就养成了爱护花草树木、不践踏草坪的良好习惯。她说:“从一年级开始,老师就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,大家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,只是偶尔还有个别同学乱扔垃圾、说脏话。有时候走在大街上,偶尔碰到行人随地吐痰、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等等。”在谈话之间,小白杨还表示,她要从自己做起,每天做个小小志愿者,在上学放学的路上,捡地上的垃圾,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充满绿色、充满生机的城市里。


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