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力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
来源:科技日报  时间:2025-05-16 11:28:06  

15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“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”新闻发布会,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介绍了我国科技服务业的最新进展:规模持续保持较快增长,2019年至2023年,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.3%。2024年,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.8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2%,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
“我国科技服务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,已经到了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并举的发展阶段。”魏巍在会上表示,下一步将培育一批科技服务龙头企业,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,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,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体系,更加有力地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

记者从会上了解到,我国已建成以3大技术交易所、12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、420家重点技术转移机构为支撑的技术转移体系;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.6万家,建成覆盖全国95%县级以上地区的孵化服务体系;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,指导地方建设31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
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吕先志介绍,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人才智力密集、科技含量高、产业附加值大、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。科技服务业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、技术转移转化、科技金融等一系列关键服务,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,还能通过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,激发市场活力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魏巍介绍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综合施策,根据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,明确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转化、企业孵化、技术推广等十大重点领域,突出重点、全面推进;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发展,如支持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业深度融合,打造“AI+科技服务”应用场景;发展专业化、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,提升科技服务标准和质量,培养规模化、职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,推动科技服务向制造业集群、国家高新区等集聚,形成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生态。

科技服务业对成果转化至关重要,魏巍在会上介绍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工作。如在建机制方面,完善“先用后付”、成果赋权等机制;壮主体方面,动态更新各类企业认定标准,提高研发强度、研发人员规模等指标权重;优生态方面,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、标准和机制,引导金融资本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等。

企业孵化服务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内容,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。

吕先志介绍,我国孵化器自1987年发展至今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。从企业培育看,累计孵化上市(挂牌)企业超过5000家,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三分之一为孵化器培育企业,走出科大讯飞、大疆、寒武纪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,“杭州六小龙”中有一半经过孵化器培育。

吕先志表示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围绕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从政策支持、梯度培育、标准引领、金融协同四个方面加力推进,打造更多高水平、专业化孵化器,促进更多先进成果在孵化器内转化,培育更多创新力强的硬科技企业。

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