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:“包干制”全覆盖为科研人员“松绑”
来源:科技日报  时间:2024-01-23 10:31:29  

“以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为目标,以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为前提,本着‘能放则放、该简则简’的原则,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,增强广大科研人员的获得感。”1月22日,安徽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谭海斌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。

近日,安徽省印发《进一步深化安徽省财政科研项目经费“包干制”改革试点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安徽探索建立科研经费管理、绩效管理与诚信体系建设协调推进的制度体系,扩大“包干制”改革试点范围,为科研人员“减负松绑”。

“这次改革试点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比较大的,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热烈欢迎。”谭海斌说。

创新经费管理 消除后顾之忧

“安徽从2021年开始试点科研项目经费‘包干制’,明确在省自然科学基金1大类4个子项实施,而《方案》扩大到5大类17个子项,基本实现了项目类型全覆盖。”安徽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胡海明说。

记者了解到,这5大类项目分别为:省自然科学基金类项目、科技人才类项目、科技决策咨询类项目、创新平台类项目和科技攻关类的“揭榜挂帅”项目。

胡海明表示,《方案》明确执行科研经费“包干制”的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,项目经费开支可以在有关科研项目经费科目中自主确定,不需要报主管部门审批,最大限度赋予科研人员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。

“我们对‘包干制’政策举双手欢迎。”中科星图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牛威说,“以往项目负责人既要注重科研,又要关注财务合规,往往为经费预算科目编制准确性、分类合理性、执行合规性等苦恼,并牵扯较多精力。”

牛威认为,在空天科技领域,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,技术创新存在不确定性和迭代反复,研发项目经费预算就有可能变动调整,且重大科技项目科研周期较长,科技的快速发展及成果可能会给项目技术路线带来优化,并由此导致经费预算的变化。“科研项目经费‘包干制’改革,更好满足了科技创新对科研经费适度灵活的需要。”牛威说。

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操海群对此也有同感。“项目经费管理政出多门,给广大科研人员带来了负担,在管理和使用上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制度创新。”操海群表示,以往在使用基础研究经费时,因基础研究的不可预见性,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,不可能100%按照原经费预算执行。按照预算科目严格执行,容易出现“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”的问题。虽然有的主管部门允许对经费进行调整,但程序比较繁琐,浪费了科研人员大量精力。

“‘包干制’是一项针对科研人员的重大制度创新,彻底打消了科技工作者‘头绪多、手续多、麻烦多’的后顾之忧,真正为科研人员减轻负担,让科研人员安心从教、潜心科研。”操海群认为。

制定负面清单制 防控政策风险

“对于实行‘包干制’的科研经费,《方案》既正面列举了所有与科研项目开支有关的包干内容,也通过负面清单形式限制了违规开支的情形,确保项目经费‘放得开、管得住’。”胡海明说。

针对如何防控政策风险的问题,《方案》制定了经费用途负面清单制,要求项目经费使用按照《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》执行,严禁用于违反法律法规、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等行为的支出。

“《方案》制定了项目负责人承诺制,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代表研究团队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,违反科研诚信承诺的,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。”胡海明说,《方案》还规定了经费管理法人负责制,明确项目单位是项目经费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,应建立与项目相适应的内部经费管理办法,确保项目经费“放得开、管得住”。

“纵向项目经费,每一类项目都有专门的经费管理办法,我们都是严格按照项目的经费管理办法执行;横向项目经费严格按照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合同执行。”操海群说。

企业在使用科研项目资金时也有一套严格的制度。“公司建立了针对此类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,坚持项目经费单独核算、专款专用,坚守财政资金制度底线,不踩‘负面清单’红线。”牛威说,企业还建立了严格的项目科研管理制度,坚持以目标结果为导向,切实提升科技投入效能,确保取得能应用、可推广的高质量科技成果。

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